異位性皮膚炎疾病表徵與照護
異位性皮膚炎疾病表徵與照護-當季節交替時,肌膚常會因為乾燥而搔癢,我們總對這類症狀視而不見,認為過一陣子就會自然好了。但當皮膚開始出現多處紅疹,或是搔癢情形越來越嚴重,即使過了好幾個季節皆是如此,則得特別留意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究竟什麼是 異位性皮膚炎 ?它與濕疹相同嗎?病徵有哪些?跟著本文的介紹,一起了解異膚的日常 照護 與預防,並介紹追蹤疾病控制紀錄的數位化線上檢測工具,與你「異」起改變、積極治療。
了解 異位性皮膚炎 表徵:乾燥搔癢、續發性皮疹、皮膚苔蘚化
許多人一聽到 異位性皮膚炎 就會馬上與濕疹做連結,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讓我們從「濕疹」開始瞭解起,所謂 濕疹(Eczema)是皮膚科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常伴隨著搔癢的反應並具有容易反覆發作的特性。其病徵可能有多種形式,例如:結痂、紅斑、大量增生的水泡、丘狀疹等等,也因為這樣,諸如異位性皮膚炎、錢幣狀濕疹、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都可以算是濕疹的的一種,簡單來說,濕疹就像是一個概括性的說法。
異位性皮膚炎 屬濕疹的一種,也可稱為異膚,其常見的病徵有以下 3 種:
1. 乾燥搔癢
從脖子、胸部、四肢、臉部等身體的皮膚部位,都有可能出現紅腫乾燥搔癢的情形。
2. 續發性皮疹
這些令人感到奇癢無比的皮疹通常是後天的原因導致,且會連續反覆的出現超過 6 個月以上。
3. 皮膚苔蘚化
由於搔癢導致許多患者會過度的抓癢,脆弱的皮膚遭到外力破壞,又不停復發皮疹,容易讓皮膚變得又厚又乾就像苔癬般。
目前 異位性皮膚炎 發生的真正原因難以準確界定,但學者們普遍認為基因、免疫功能異常和環境因子皆是觸發 異位性皮膚炎 發作的因素。根據 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的統計,台灣約有 300 萬人有 異位性皮膚炎 的困擾,雖說主要以嬰幼兒為主要好發對象,但 成人的異位性皮膚炎 也不乏有許多案例,是不容輕忽的皮膚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 照護提醒:調整生活習慣,預防發作
針對 異位性皮膚炎 的照護,除了要遵照醫囑配合治療外,調整以下生活習慣也有助於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
1.皮膚清潔
既然是發生在皮膚上的疾病,在照護上就得瞭解該如何清潔皮膚。許多人為了抑制發癢的感覺,會透過多次沐浴來轉移想抓癢的慾望,但是過度沐浴只會讓異位性皮膚炎的狀況更糟,使皮膚流失大量水分,加劇乾燥發癢的情況。對此,建議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維持正常的沐浴次數即可,不需刻意增加或減少,此外也可選用中性溫和的沐浴乳,並將水溫維持在 30~40°c,不宜過熱。
2. 居家環境改造
刺激性的物品與常見過敏原,普遍也被認為是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因素,將以下刺激性的物品與常見過敏原從家中移除,也有助於預防症狀發作:
刺激性物品:香水、空氣清新噴霧、芳香劑、檀香、菸等。
常見過敏原:貓狗毛髮、大量絨毛玩具、地毯等。
3. 衣著與流汗處置 異位性皮膚炎疾病表徵與照護
衣著部分建議選擇棉製衣服,對於皮膚的刺激才不會太大。若無法避免人工尼龍材質或毛衣時,建議可以多穿一件棉質內衣當作內裏,避免上述材質與皮膚直接接觸。此外,流汗時,建議應使用手帕或毛巾立即擦乾,避免悶熱潮濕。
4. 飲食調整
避開容易造成過敏反應的食物也是預防的手段之一,但由於每個人的過敏食物種類皆不相同,因此不建議隨意重大的調整飲食習慣,以免造成營養攝取不均。建議可以先諮詢醫師意見,再進行調整。
詳細衛教資訊與ADCT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與你「異」起面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
面對異位性皮膚炎,最好的治療態度就是去瞭解它,並且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唯有如此才能讓皮膚的狀況好轉。若想要瞭解更多有關異位性皮膚炎的大小事,你可以透過「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獲取更多有關異位性皮膚炎的衛教資訊。由台大醫院皮膚科朱家瑜醫師發起的全台第一個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盼望可以提升病友、病友家屬以及大眾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認識,並透過此病友協會的力量提供大家正確的醫療以及就醫資訊,讓病友走出現在孤立無援的困境,增加積極治療的動力。
除此之外,我們也提供 ADCT 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透過回答 6 個簡易問題,透過 6 個簡易問題,讓醫師在看診前掌握你的各項疾病負擔,包含:症狀整體嚴重程度、劇烈搔癢發作頻率、疾病相關困擾程度、影響睡眠頻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對情緒的影響;同時透過觀察自己的評量分數變化,以量化的方式瞭解自身疾病控制狀況,也能更加積極面對治療。
GNST體驗大使-招募中同為患者家屬,深知長期保養的重要性,也知道這是日常保養的必需品
為了體恤各位照顧者以及特定患者,所以決定提供【終身優惠】。
※終身優惠,無法與其他優惠活動,同時進行,敬請見諒。
※對象: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敏感肌膚...等
#舒緩乾癢、#保濕鎖水、 #減少乾澀、 #預防乾裂、#減少脫屑
#加強皮膚對環境的保護力,#減少因乾燥引起的皮膚搔癢、泛紅、敏感